上古服装
文章出处:本站 │ 网站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7-12-19 │
这里上古,可以与多数世界史上的上古时期对应起来。在这一时间段里,中西方多数地区形成了氏族的生活方式,并最终步人了奴隶社会。人类也从石器时代过渡到金石并用的时期,劳动工具上的改善与发展为服装的制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一) 西方上古服装
西方早期服装的特色集中表现在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服装上。除开各自的地域差异外,这四个地区的服饰有着相互的影响和延续,并呈现出明显的共同之处。这一时期的服装有着三种主要的穿着方式;一是贯头式。贯头式的衣着方式是在一块布的中央剪出一个洞,从头上套进,使布垂于身体的胸前背后。埃及、希腊、罗马以及后来的拜占庭等地区一直保持着这种贯头式的装束。二是披挂式。披挂式的衣着方式是以肩为支点,用布披挂于身体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各种斗篷、披肩是这一服装形态的代表。三是包缠式包缠式的衣着方式即以一块长条形或四方形的布在人体上不断地缠裹,并扣结固定而成,古埃及女性除了早期穿着的紧身长裙外( 自胸下长及脚踝),还有一种名为Drapery的长袍即是
这种服装的典型。
(二) 中国上古服装
公元前2176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建立,中国正式进人了奴隶社会。殷墟出土的大量甲骨文为服装文化的研究提供了详实的依据。根据史料记载,夏朝延续了史前时代就已经形成的上衣下裳制度,保持着以披肩和围裙为主体的着装形式,而商代之后人们开始试图将上衣和下裳连结起来。这一时期最显著的服装特色表现为深衣样式的出现和冕服制度的形成,当然这期间还有诸如元端等其他服装样式,以及受到胡服骑射现象影响的服装样式与搭配。
周代开始,,中国的服装体制有了天翻地覆的转变,冕服制的推行充分展现了奴隶社会的等级性。冕服由冕冠、玄衣和獯裳组成,是一种礼仪性的服装。玄衣和獯裳的前胸、后背、双肩、两袖以及裳前等部位都配有12章纹,分别是: 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这一时期的服装正是通过材质、装饰物的数量以及图案的不同来区分官员的级别与尊卑。
元端与冕服一样是国家的法服,它样式端正,衣长与衣袂均为二尺二寸长,色玄。而深衣是一种上至天子、下至庶人都可以穿着的服装,其基本形制为交领右衽、方领、四袖、长身下宽、束腰加带,宽大而穿脱随意,这种服装最大的特色在于将上衣与下裳相连接。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深衣的衣襟下摆又分化为直裾和曲裾两种。
春秋战国时期,战事的频繁促进了汉族长裙长袍服装的改革。赵武灵王,在战争中感到北方游牧民族穿短衣长裤骑马射箭的方便,下令全国改穿胡服的短衣长裤,学习骑射
秦汉时期的袍以大袖为多,领口和袖口绣有方格纹,此外还穿禅衣和裤,官员穿着绿袍,搭配深衣,平民穿着白袍,均采用绢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