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学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进行大范围传播和研究是近几十年才出现的。服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中,人们自己种植棉花、亚麻,养桑蚕、牛羊以获取制作服装的原材料,亲自纺纱织布、裁剪缝衣,然后供自己穿着。后来随着社会进一步分工以及供需需求的存在,服装作为一种商品,成为了市场流通的一部分。这时的服装才不得不与其他领域有了广泛的接触,并进一步迫使人们提高生产效率、发明更先进的制作工具、创造更丰富的风格、款式和装饰手法,以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需求。对于我国来说,到了20世纪80年代,才越来越重视服装产业各个环节的需求,并出现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机构。这其中,服装工业生产的突飞猛进是促进服装学科成立的催化剂。
现在,原本裁剪与缝制服装的很多传统手工操作项目已经被专用服装工业机械所替代,而这些现代化工业机械的操作和应用以及对生产流程的设计和管理,都不是只有传统缝纫技艺的人员可以胜任的,这就迫使社会和产业成立相关的教育机构并进行一系列专业知识培训。这也是欧美、日本等国家尤其重视服装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训的原因,在高等服装院校进行高端服装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同时,至今仍设有众多的服装职业学校、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成人补习学校等以培养一般服装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学校或培训机构,为服装行业输送了大批人才。发展到后来,在服装本领域发生的技术进步已经不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消费需求,服装外领域最新成果也带动了服装产业的发展,比如,传感领域的科技成果孕育了保健服装的诞生、ERP技术的加盟彻底改变了服装产业链管理的状况。因此,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工艺和加工手段的研究外,此时的服装教学和研究已经覆盖了设计、审美、营销、传媒。心理等一系列体系化的理论与实践内容,甚至跨越服装产业领域,真正建立了服装学科的体系